查看原文
其他

地理故事 | 骑行入藏,你不知道的真相……

晓说地理人生 全国地研联 2018-10-31

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~

        骑车去拉萨是每个骑行者的梦!每年夏天进藏公路上堵的不仅有汽车,还有自行车。“骑行318”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,甚至被戏称为“恶俗”。然而,2000多公里的路程,6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垭口,2座5000米以上的垭口,平均每3天翻越一座山,克服高反、穿越无人区、应对恶劣天气、挑战体能极限、超越心理障碍……,与一般旅游所谓的“行短游长”的原则完全不符,这些“疯子”到底在追求什么?中山大学张朝枝、张鑫从地理学流动性体验的视角出发,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。张鑫同学一路骑行、途搭,一路观察、记录、访谈收集了宝贵的一手资料,阶段性成果“流动性的旅游体验模型建构——基于骑行入藏者的研究”已在《地理研究》2017年第12期刊登。这篇文章到底发现了什么?在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,作者究竟经历了什么?对生命有了怎样不同的认知?就让我们一起,跟随他们骑行的身影,去探索骑行去拉萨背后的真实旅游体验吧……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朱晓华

《地理研究》编辑部

本文转载自“晓说地理人生”

       沿214国道至芒康转318国道到拉萨,全程1976km,共需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2座,4000米以上的高山6座,骑行时间一般要21天左右,约3天就要翻一座高山。 

      2011年,电影《转山》中24岁男孩骑行20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“高原之路”,不畏穿越无人区、险些掉下悬崖、车子故障、食物中毒等等“磨难”,阐释了什么是骑行西藏的信念。

       2017年电影《七十七》中赵汉唐执意单车穿越羌塘,一路多次遭遇恶狼、洪水、龙卷风、断粮……,阐释了何为单车骑行的勇气。

      然而,目的地和在路上,哪一个更重要?
       

     是为了到达拉萨,还是向往去往拉萨的路上?

       2014年8月,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鑫,在张朝枝老师的指导下,收拾行囊,拿着厚厚的攻略,怀揣着“骑行入藏与流动性旅游体验”的研究任务,去体验已经去被时人称为四大俗事之一的“骑行318”,一路观察,一路记录 ,一路思考。    

骑行路上的三种数据收集方法

01

半结构式访谈

       正式访谈共得到34个访谈案例,其中骑行者(A)访谈26例共33人,骑行服务供给者(B)7例8人,骑行者亲友(C)1例2人。访谈对象既有单人,也有多人,共访谈43人,访谈时间在30分钟至2小时之间。

观察法

02

      以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214和318国道上的骑行者 。获得现场调研18天的田野日志。统计在318国道上骑行者人数和然乌镇全镇低价床位的数量。照片约10G和若干骑行视频。

03

问卷调查

      问卷设计参考 (Lamont, 2009; 李宏培, 2011;Ryan & Trinh et al., 2014) 共派发246份问卷,其中有效问卷243份,无效问卷3份,问卷有效率为99.8%。


      在骑行入藏的人群中:有的人以“骑”为乐,有的人以“游”为乐,有的人是“骑士”,有的人是“勇士”,各得其所,各美其美

理想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

虽然,

在进藏的边界时,

骑友们阵势浩大,旗帜飘摇,

但是,

在最后眺望拉萨的米拉山口时,

多数人已经或病倒或放弃。

       “在路上”的旅游方式,使传统的“在途—在场—返程”旅游体验结构发生变化,目的地的体验不再是最重要的部分,整个过程都成了体验的关键,而这体验中,游客的行为—氛围—情感体验变得更加立体、真实。在路上,可以深刻体会道路是文明融合的通道,世俗是神圣在人间的倒影 。

在川藏线的西藏段,一家朝圣者三拜九叩

在青藏线的青海段,一对新人选择新的方式见证家庭的诞生

在路上,眼睛上天堂,身体下地狱,

情绪在坐过山车,这才是骑行的灵魂! 

骑行中的行为:

1.骑行活动;

2.景观互动;

3.社会交往。


骑行中的氛围:

1.宗教氛围;

2.民俗民风;

3.在路上。


       骑行者以自我踩踏为动力,以慢速全景式亲近环境,通过与周边的人、景、物的互动,形成以“在路上”为线索的触感(行为)、观感(氛围) 与情感(情绪) 三维体验。这种体验发生在以“在路上”、“宗教氛围”、“民俗民风”为背景的“旅游罩”中,骑行者们在罩中进行社会交往、景观互动而获得震撼、神圣、感动等丰富的情感体验。

       在研究与骑行体验的过程中,在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时候,再次思考人生的意义,所谓“身体与灵魂,总有一个在路上”,其实只是我们在对平淡的叛逆与逃离。(2014年8月26日,波密到鲁朗的通麦大桥段塌方,2辆汽车被山石砸中,车上人员全部遇难。)

通麦天险的塌方与时有被埋葬的车辆

被白云掩盖的路边悬崖与死亡恐惧 

骑行入藏,就是:

  身体在路上

  灵魂在远方

  情绪在激荡

  心却在故乡

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moving

     

       人类自从被驱逐出伊甸园,就再也没有过宁静的家园,我们永远在漂泊与流动中行进并享受这一过程,“流浪”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乌托邦。

       骑行并非如画面中的美好,只是当骑行者从所有疲倦与恐惧中平静下来后,忘记了所有折磨,回忆着曾见过的不可思议的风景,它才是美好的。

       路途遥远,只为对自己认识得更多一点,也试着理解这个世界。即使身体无法上路,思想也不能落伍。

       关于此次骑行的研究成果,全文敬请点击阅读原文,下载作者论文也可在《地理研究》官网或中国知网下载阅读。

      张朝枝、张鑫. 流动性的旅游体验模型建构——基于骑行入藏者的研究.地理研究,2017,36(12):2332-2342.

张朝枝 教授

     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、博导,主要研究遗产旅游,近期关注线型遗产与旅游流动。自驾游爱好者,流动性的旅游实践者,喜欢用车轮丈量风景的情感。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k1335lo9zy8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张  鑫

     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5届硕士研究生,现工作于中海地产。骑行爱好者,曾骑行海南环岛、318国道以及澳大利亚罗特尼斯岛。


更多内容敬请关注【晓说地理人生】公众号

欢迎关注全国地研联官方微博


资料来源:晓说地理人生

本期编辑:常贵蒋 毛雅倩 芦志霞 徐晓凡

审核人:任宇飞 王冠


猜 你 喜 欢

地学趣谈 | 大山东地理:一部“三国演义”!

会议征文 | 第五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征稿启事

考研调剂 | 部分高校地理学相关专业考研调剂信息汇总(六)

考研调剂 | 部分高校地理学相关专业考研调剂信息汇总(五)

考研调剂 | 部分高校地理学相关专业考研调剂信息汇总(四)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